本站首页 | 集团简介 | 集团动态 | 职教新闻 | 学术交流 | 成员风采 | 成员互动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成员互动>>专业指导>>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逻辑
2014-10-10 14:56 李春明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逻辑

李春明

(ju999.net ,四川省 都江堰市 611837

 

专业是联系经济社会与职业学院的桥梁,是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的纽带。从学院层面上讲,专业建设涉及如何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的问题。对于一个具体的专业来讲,专业建设的八要素是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运行机制与教学评价。他们之间具有逻辑关系或紧密的有机联系,是一个严密的工作系统。

专业建设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的问题。按照哲学的方法论,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我们建立工作系统的出发点。专业的本质认识一是必须认识其相关的行业本质,即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二是必须认识其教育学或社会学上的意义,即终极目标是什么,进而认识其从业人员的本质特征。专业建设当以社会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为什么设专业,专业应要办到多大规模,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都取决于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培养定位。

在明确定位之后,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构建的课程体系及其它们的实现方式。在掌握高技能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产业中典型生产过程的分析,析离出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岗位或岗位群,这是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区别于应用型本科或中职的关键点。对相应的职业岗位,必须清晰地知道哪些是典型工作任务(经常重复的工作),哪些是提高职位价值的工作任务即创造性的工作,从而才能勾画出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结构图(我们都知道,人才之所以是有不同的类型是因为其知识能力结构的区分)。按照教育规律,我们需要把岗位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按照系统性原则进行重新序化,使之成为若干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综合的学习领域,即我们称之为的课程。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系统性既可以按照能力的形成规律展开,也可以按照生产过程、产品周期、工艺流程或者工作情景、效果形成因素展开,使之符合教育的效益原则,从而形成理想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特别要注意的是,课程体系构建中不能忽视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这是推行“双证”制度要求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必须融入到各学习领域之中。

课程体系中的各课程的目标都指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之间既有机联系,又相互独立。课程的地位表现在课程体系中前导后续的关系,或横向的知识迁移关系上,其内容当紧密相连而不应相互重合。根据行业价值链分析,核心课程当是在价值链中起关键作用环节所对应的课程,核心内容也是如此。课程体系的结构特点还取决于我们预设的培养方式。职业教育的性质及其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要求我们应当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各专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具有各自特点的工学结合方法,从而形成特色。

教师队伍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应建设什么样的教学团队。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白需要什么样的(理想化)的团队结构及数量质量,对照标准分析检讨当前队伍存在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提出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职业教育的专业必然与具体的技术应用领域相联系,在某些技术领域做到精尖的程度,即是专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需要熟悉行业企业实际的专家型教师,至少这是一个方向。从现实出发,可以根据职业教育教师所需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对教师实行定向规划,通过激励机制使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进而做到“学有专攻,术有专长”。

职业教育是拼师资和设备的教育。可见,仅有良好的师资是不够的,实施课程体系还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对职业教育来讲,教学条件最终要的是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从教学的效益原则出发,够用实用的教学条件就是好的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课程的每个实验或训练项目的实施都应有相应的器材和材料,器材的类型决定于想要的效果,器材的数量决定于专业的规模。把各个项目的器材进行归纳分类,按照教育一致性原则就得出了该建多少实验室,建成什么程度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规划。校外基地的建设首先受制于校外实习的内容,实习的理念即如何把顶岗实习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基地数量受制于学生的规模与实习的效果。有了校外基地建设的要求,才有学院层面的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其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是,“软件”和教学信息化在培养人才中起的作用愈来愈大,这就是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科学安排和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命题,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如前所述,教学内容由行业中先进企业的要求、职业资格的要求和技术应用的前瞻所决定;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教学方式与手段就必须推进工学结合下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范式,以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教材建设、题库建设、资源库建设及其信息化均应与此相适应,并一体规划,逐年到位。课程建设要体现系统化的思想,对应的教学团队的分工要体现课程建设的逻辑关系,为此,课程建设或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专业建设要取得良好佳绩,最关键的还是教育观念的树立以及对理想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前者代表价值判断,后者代表着态度与情感,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济大学李庄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实现自觉,学生实现自悟,是教学质量实现的真正前提。

 

                                                        

上一条: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下一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10-2014   四川轻工职教集团.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天府大道聚源段8号 邮政编码:611830

电话:028-87282243(院办)028-87282390(产学合作管理中心) 传真:028-87282095    新闻投稿:scgszy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