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上午在成外初中校区205教室,初一英语组以“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究”为主题组织开展本学期第三次读书会活动。会议由周捷老师主持。全体初一英语组老师参与本次读书会。四位主发言老师积极思考、认真准备;会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现场氛围热烈,活动效果明显。
首先,文娜老师分享了关于阅读教学读前活动设计的想法。读前活动是英语阅读活动的第一步,有效的阅读活动对整个阅读过程的顺利展开,教学目的的达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读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导入主题,引起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导入词汇,减少阅读障碍,可以介绍铺垫背景知识。读前活动可采用设置悬念法,导入标题插图法,介绍背景法,排除障碍法,在备课时应该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设计读前活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
文娜老师分享读书感受
接下来覃利花老师分享关于阅读教学读中活动设计的思考。首先,活动设计要注重生活化。教师应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力求言之有物,努力建构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其次,活动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进行文本设计时,要考虑难易程度。如果活动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如果活动太难,易使学生失去信心。对于梯度的正确把握,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更自然顺畅。再次,活动设计要多样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对于同样的文本材料,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并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最后,在不同文本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覃利花老师分享读书感受
然后,杨懿麟老师分享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的读书心得。读后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以达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要紧扣主题。针对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设计相关的活动,使活动与教学话题、教学目标有紧密的联系,并注意目标语言的运用,始终不能脱离课文的主题。读后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做到“四结合”。即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口头活动与笔头活动相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语言能力要求相结合,语言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活动时间的把握要恰当,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有所获。
杨懿麟老师分享读书感受
接着李姣老师交流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个人观点。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提问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在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其次,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要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的水平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第三,提问设计应该有“度”,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跨度,精度等。最后提问设计要“巧”,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讲究提问的逻辑。
李姣老师分享读书感受
最后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处理词汇。从教学实践来看,词汇教学可根据需要分别安排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从而达到结合阅读材料有效进行词汇教学的目的。读前让学生接触学习的词汇一般是影响学生课文理解且不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其意义的词语,所以可以用图片或者情景引出词汇。读中要揣摩和理解词汇的含义,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去感受词汇,去体验词汇。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可用构词法推测词义,还可利用图文结合学习词汇。读后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用所学词汇进行造句练习,拓展课文阅读等方式巩固阅读成果,拓展语言知识的应用。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是教师提升自我,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读书会的学习,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又一次得到提升,对未来的课堂教学又增加了一份坚定和信心!